【社論】房市改革拼經濟(房改盟電子報第1期)


「房市改革行動聯盟」在2014年5月8日上午10點召開記者會正式成立。以「房市改革救經濟,救青年」作為宗旨的房改盟,在短短兩星期內,號召超過300位房地產相關領域學者共同發起,其背後潛藏著房市結構性問題的嚴重惡質化,以及整體社會對房市亂象的憤怒與改革的期盼。特別在當前社會對立嚴重,國人對執政當局信任度下滑之際,房改盟秉持「專業論述取代政治口水、市場口號與錯誤觀念」的精神,希望為當前經濟、社會與政治亂象,注入新價值。

房改盟在籌備階段已展開「房市不是經濟火車頭」的論述與觀念傳遞,並在短時間內獲得國內許多專業機構與重要專家的呼應。我們認為,國內長期以來習慣性的誤將房地產業稱為「火車頭產業」,且成為政府規劃政策的錯誤認知,更成為業者阻撓政府調控房市作為的恐嚇口號。如此嚴重的錯誤觀念,若不盡速加以導正,國內房市亂象必將持續蔓延,各項可能的施政作為更會胎死腹中。因此,房改盟將「房市不是火車頭產業」,作為房市改革行動中,最優先釐清的議題。

一、 不動產業的產業關聯度極低
行政院主計總處每五年都會發布產業關聯分析報告,最新資料是依據民國95年資料的分析結果。基本上產業關聯分為向前關聯(帶動上游廠商)與向後關聯(帶動下游廠商)兩類。產業關聯度大於1表示帶動效果較強,數據越高帶動力越強。因此,產業關聯表依據向前與向後關聯,大於或小於1,將所有產業區分為四類。

產業關聯最高的是向前與向後關聯都大於1的產業,是最典型的火車頭產業,主要包含化學、石油、鋼鐵、電子…等,都是國內核心基礎產業。產業關連最低的是向前與向後關聯都小於1的產業,屬於自己過自己日子的火車廂產業,對其他產業沒有明顯帶動效果,正巧不動產業就在這一組,而且產業關聯度甚至低於同組的農業。

圖一  民國95年國內主要產業之產業關聯程度

二、
不動產業與營造業對GDP的貢獻度並不高

依據主計總處國民所得年報資料,近18年不動產業(包含建設公司、經紀業、地政士、估價師等,不含住宅服務科目)的年產值占GDP的比重,約在0.7%~1.4%之間,其中以2006年為高峰,06年至今房價雖上漲超過1倍,但不動產業對經濟的貢獻度反而降低。此外,營造業產值占GDP比重,在2003年以前自高峰遞減,近十年以接近3%的水準穩定波動。近十年熱絡的房地產交易與高漲的房價,並未反應在經濟成長的貢獻之中。

圖二  不動產業產值占GDP比重

究其原因,營造業產值基本上是由營造費用所決定,並非房價。特別在新建築以豪宅為主的環境下,營造費用占房價比例更低。此外,不動產業的產值反應在建商與經紀業利潤。建商應得利潤是否全然為其企業所吸收,涉及經營者是否另以個人或其他協力廠商名義進行轉移,有待進一步釐清。但從產業關聯度資料可知,即使有相關轉移過程,對其他產業帶動的效果仍相當有限。經紀業則屬人力密集行業,收入主要用於支付薪資。因此,經紀業繁榮對總體經濟的貢獻,主要在約略降低失業率,但其目前已極大化就業人數,僅占總就業人數的0.3%,似乎影響有限。

三、 不動產價格過高,可能抑制消費支出與資本形成
近來不少論述提出,房價過高導致購屋者節衣縮食,房價上漲吸引有資產者投資房產,降低實質投資。從1991~2013年國民所得資料亦可得出類似結論。若以2001年為界,1991~2001年房價持續下跌的期間,消費支出年增率與資本形成年增率低於經濟成長率的年度數,各僅2年與4年,表示這段期間消費動能與投資動能多高於整體經濟表現,是帶動經濟成長的主力;2002~2013年房價長期多頭的期間,則有7年與9年的消費與投資數據低於經濟成長,顯示房價上漲反可能導致內需與投資意願弱化。

雖然此三項數據均有多元影響原因,但從現實環境中的經濟活動現象,以及數據呈現的結果,仍可合理推論房價上漲可能抑制消費支出與資本形成,房價下跌有助消費支出與資本形成。更重要的是,消費支出與資本形成,合計占GDP的比重高達75%~80%,是國家經濟的根本,一旦受到高房價抑制,對經濟發展的傷害不容忽視。

表三  民間消費、資本形成年增率與經濟成長率

四、 房市改革拼經濟

當政府理解房市並非火車頭產業,就不會將支撐房市泡沫視為穩定經濟的政策目的,更不會有期待房市泡沫來支撐總體經濟的錯誤預期。反之,當政府理解過熱的房市可能危害消費支出與實質投資意願,便會以更積極的作為,加速房市調整,甚至在房市泡沫擴大前,便事先採取抑制行動。這樣的錯誤認知,讓台灣錯失2008年金融風暴後的經濟體質調整機會,同期間韓國則歷經不動產稅制改革,房價泡沫獲得明顯調節,勝負之差確實令人扼腕。


理解房市非火車頭產業的重要意義,是加速推動房市改革。將現行制度與市場環境中,容易誘發房市投機與扭曲經濟的不當制度,進行全面性的體質調整。一方面避免未來再度發生這種困擾國計民生的問題,更可在改革的過程中,正確引導國家各項資源回歸應有位置,讓拼經濟的全民共識,得以順利推展。

我們評估過,在房市改革的內容中,可透過租屋市場的法制化與制度化,讓目前類似黑市的租屋市場,每年新增千億以上產值,貢獻更多稅賦;可透過全面改革都市更新制度,每年創造數千億元營造業產值;可透過不動產稅制改革,引到百餘萬空屋有效利用,增強縣市政府財政與建設能量。國人應當瞭解,從房市改革所創造的經濟產值,都是內需,都是最扎實的經濟成果,絕非泡沫經濟所帶來的虛幻價值。當然,在房市改革逐步引導房價修正的過程中,購屋壓力降低,投機誘因消散,民眾購買力提升與實質產業投資意願增強,更是全面性的拼經濟。雖然房市改革必然面臨許多既存價值觀與利益結構的挑戰,但我們呼籲,台灣社會應該勇於面對房市改革的期待與挑戰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